经常不说话会口吃吗,不爱说话也可能变口吃

最近遇到一个学员,他说自己原来说话挺正常的,也没有口吃,但由于说话老是产生歧义、被人误解,就渐渐变得不爱说话,常常一沉默就是一整天,等到后来毕业找工作时,突然发现自己口吃了。

这种口吃现象,一般是由于语言逻辑差,后期沟通减少,语言功能得不到训练、逐渐减弱,又因此形成了内向性格,久而久之变成的口吃,属于心因性口吃的一种。

那么,因为长期沉默导致的口吃,我们该怎么办正呢?朗朗简单总结了4点,建议大家花2分钟看一下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。

1. 说话之前打腹稿

这一点不仅针对口吃,对于语言功能混乱、情商不高的人来说,说话前打腹稿也是很重要的。

所谓的“打腹稿”就是讲话之前先将思路理清楚,在大脑中形成类似草稿的东西,做到“想清楚再说话”,以避免自己因为某些事情,让情绪带动大脑,无意识的顺嘴说出一些不好的话,然后出现自我怀疑、抑郁,最后闭口不言、害怕说话,致使口吃的窘况。

2. 口腔操的日常练习

长期不爱说话的人,唇齿附近的肌肉紧绷,建议大家在平时没事的时候,多做一做口部操,对于锻炼发音器官的灵活性很有帮助,也有助于放松“唇、齿、舌”。

而且,从专业角度来说,口部操对于口吃的矫正也有着一定的帮助,具体怎么练习,大家可以自行上网搜索。

3. 增加与人交流的频率

如果有人跟你说,“只要学会我这套沟通技巧,就能在沟通上无往不利了。”建议大家不要太过相信。

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套沟通技巧适用于所有交流场景,因为参与沟通的人和沟通背景都会产生变化,可以说每次沟通都是不可复制的。

所以练习沟通最好的方式,就是增加语言交流的频次,锻炼自己的语言逻辑,训练语言功能,不断地通过这些沟通语言进行观察、锻炼,避免使用模糊、歧义的语言。

4. 适度调节情绪

从我们朗朗矫正过的学员就可以看出,口吃的人大多都有些敏感、焦虑的情绪,而他们在面对这些负面情绪时,很容易出现“对抗”情绪的方式。

首先,希望大家先明白一个道理:情绪没有好坏之分,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自身对待事件的一种“评价”,这就像我们遇到蟑螂、老鼠时,身体产生的不适感一样。所以,当我们出现强烈情绪的时候,就需要做适当的调节。

而这种调节不仅限于焦虑、自卑等负面情绪,开心、激动这些正面情绪也同样需要调整,不然就容易“乐极生悲”。因此,无论什么样的情绪,我们都要告诉自己“还好,不过如此”。

关注我,了解口吃相关知识。